門上沒有掛牌,文保中心主任吳來明說,原本想在門外寫個“閑人免進”,畢竟里面放著那么多珍貴的寶貝。后來,放棄了這個念頭。
堆放在這里的文物,大都在地下度過幾百上千年光景,難免有所損害,有些甚至破損不堪,絲毫看不出其身價。不過,上博有這樣一批神奇的修復專家,專門修補這些支離破碎的文物,待在上博展出時已容光煥發(fā)。昨天,記者走進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中心的小院,探訪文物修復專家的工作流程。
修復:傳統(tǒng)工藝結(jié)合現(xiàn)代科技
不少觀眾看過《我在故宮修文物》,對朱門大院里老師傅靜坐修復珍寶有一定印象。而在上博文保中心,記者看到天花板上裝著一排醫(yī)用無影燈,桌上還有醫(yī)用的放大鏡、牙科工具、噴槍等,文物修復師就是用這些工具給文物做診斷和醫(yī)治的。
雖然文物修復上沒有所謂的“海派”,但上海對全國文物修復還是有所貢獻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公私合營時,曾把江南一帶從事古董修復的人員全部集中到上海,再派往全國,F(xiàn)在,不少省市博物館的文物修復工藝和技能都是那時候從上海傳過去的。
上海博物館1958年建立文物修復部,1960年又建立文物保護實驗室。去年,這兩個部門合并成立新的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吳來明說,目前的修復工作主要是:器物修復、書畫裝裱和工藝修復。器物修復主要是修青銅和陶瓷,工藝修復主要是修家具和漆木器。這些基本都是幾代師徒相傳保留的手藝。
“國外的保護和修復是不分家的,他們的保護以儀器保護分析為主,而我們的保護也包含修的部分,如去銹、除霉菌等,而專門的文物修復主要指整形、補缺等!北M管目前文物修復和文物保護的辦公室是分開的,但真正干活時,還是提倡大家一起合作,修復人員有什么技術(shù)上的要求,監(jiān)測人員就輔助做儀器分析,而監(jiān)測人員在對文物做實驗時,也需要對修復工藝有所了解。
“現(xiàn)在強調(diào)傳統(tǒng)修復工藝和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結(jié)合,這是我們要走的路!边^去的修復顏料容易變色,現(xiàn)在有了汽車漆,顏色可以長久不變,但用到文物上有沒有損傷,需科技部門監(jiān)測。而青銅器上往往有被銹覆蓋掉的銘文,過去靠修復去銹,這很容易損傷銘文,F(xiàn)在只要拍個X光片,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根據(jù)這個再去“摳字”,修復人員就更有把握了。
保護:被動搶救走向主動預防
上海博物館自1996年10月12日建成開館以來,全年無休開放近20年。隨之,各種恒溫恒濕設備、安保消防設備隱患開始顯現(xiàn)。據(jù)了解,為了保護文物,上博決定明年啟動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