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京中央公園”建設規(guī)劃初步披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擬建中的“中央公園”包括鐘山和玄武湖兩大景區(qū)。這兩大景區(qū)一東一西,一山一水,錯落有致,相依相望,陰陽互補,為南京城市奠定了先天的形勝。
如果讓我們回顧一下鐘山-玄武湖區(qū)域的前世今生,其間有過許多讓人感嘆的變化。玄武湖周邊除了東面的鐘山之外,在其南還有覆舟山(含小九華山)、雞籠山(今北極閣)、鼓樓崗,其北則有北固山、小紅山等。古代玄武湖的周邊是今天南京主城區(qū)最早適合人類居住的空間。早在6500-4000年前左右,玄武湖就與南京人的生活發(fā)生了聯(lián)系,在鼓樓崗的北陰陽營、小紅山以東的鎖金村、安懷村一帶都發(fā)現(xiàn)過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的人類聚落遺址。鐘山是南京地區(qū)海拔最高的山脈,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南京置金陵邑,鐘山遂有“金陵山”之稱。東漢末年,秣陵尉蔣子文因追逐盜賊而喪命于鐘山腳下,邑人為之建“蔣廟”(今蔣王廟),玄武湖得稱“蔣陵湖”。不過,真正使玄武湖和鐘山兩大區(qū)域與南京城市發(fā)生緊密關聯(lián)的是在六朝時期。史載東漢建安末年,大政治家諸葛亮出使江東路過秣陵,為秣陵山水之勝作出“鐘山龍蟠,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風水評價,由此,“鐘山龍蟠”和“龍脈”之說一直成為人們對“鐘山”的美譽,迄今在鐘山南麓還有吳開國皇帝孫權的“蔣陵”、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孝陵”、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tǒng)”孫逸仙先生的“中山陵”等重要陵墓遺存。
玄武湖則與南京風水景觀中的“玄武”(東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之象有關,位于玄武湖之南的一系列小山在風水上構成了古代南京的“玄武”之象,位居其北的湖泊得名“玄武”理所當然。不過,文獻中說玄武湖之得名還與南朝劉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出現(xiàn)“黑龍”有關。不管如何,六朝300多年間,鐘山和玄武湖已正式成為南京城市的規(guī)劃意象與發(fā)展空間,玄武湖在六朝時期的面積比現(xiàn)在的湖面要大到2倍左右,而且直接與長江相通,為此,湖中可以成為水軍訓練場所。大約從東晉時代開始,玄武湖已經(jīng)得到多次的整治與建設,特別是南朝時期,皇朝在玄武湖中及周邊大興園林,區(qū)域內先后有過上林苑、華林苑、樂游苑等著名皇家園林。這一時期,鐘山同樣得到士人和佛教界的青睞,人們不僅在鐘山上植樹綠化,而且劉宋時開始,鐘山上下出現(xiàn)多個寺廟,著名者如上、下定林寺、宋熙寺、開善寺、明慶寺、大愛敬寺、頭陀寺、青園寺等。一批私家園林也在鐘山出現(xiàn),知名者如南齊時的“東田館”、“博望苑”、“商飆館”,梁代文豪沈約的“東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