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7 天津鼓樓
四.天津鼓樓
與其他三個古都高高在上的鼓樓相比,天津的鼓樓則顯得接地氣得多,而且和鐘樓合為一體。它位于天津市南開區(qū)的老城區(qū)中心,高27米,主體為鋼混結構,磚城木樓,外形按明清木作大式,設斗拱和飛檐。磚城四面做明式七券七伏鍋底券拱門,四拱門上方重置漢白玉城門石,鐫刻鎮(zhèn)東、安西、定南、拱北字樣。天津鼓樓是天津衛(wèi)的“三宗寶”(鼓樓、炮臺、鈴鐺閣)之一,體現了老天津的建筑人文風貌。
天津城最早是作為軍事要塞而建立起來的。在明代靖難之役中,天津作為燕軍的一個軍事基地而存在。明成祖朱棣奪取帝位后,便在天津設衛(wèi)所筑城池。到明弘治年間,山東兵備副使劉福將原來的土城固以磚石,并于城中心十字街處建鼓樓。當時建造的鼓樓高三層,磚城木樓,四面設拱形穿心門洞,分別與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相對應。上層樓內懸一口兩噸的唐宋制式鐵鑄大鐘。報時規(guī)則與其他鼓樓相同,都是敲108響。后來清代天津詩人梅小樹在鼓樓背面撰寫了一副抱柱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形象地描寫了這座特別的鼓樓的風貌。
圖8 天津鼓樓
明清易代沒有給這座鼓樓造成大的傷害,但是在清末列強入侵,鼓樓遭到巨大破壞,幾乎頹廢。民國時期對鼓樓進行了一番重建,“鎮(zhèn)東、安西、定南、拱北”的字樣是當時的天津書法家華世奎書寫的。建國初期為了貫通天津交通,曾將此鼓樓拆除,到了21世紀后,天津市又重建了這座悠久的歷史建筑,而且修的更宏大氣派,并安置了一個重達三噸的體量更大的新鐘,高2000毫米,寓意為2000年制作,上刻有馮驥才和張仲先生用繁體魏碑撰寫的銘文。朋友們在現場不僅能觀賞鐘樓全貌,還能觀看天津市的各種人文風貌展覽。
除了這四大典型鐘樓之外,像洛陽、杭州、鳳陽、大同、酒泉等很多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仍然保留著或者重建了鼓樓,都是各有千秋,它們都是鎮(zhèn)守在中華大地上的文化瑰寶。朋友們不妨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找一找看一看,能不能發(fā)現鼓樓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