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離開濟南3年后,老舍和家人又回到濟南。彼時,老舍剛剛完成流傳后世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收到齊魯大學聘書,應邀前來主持文學院。
齊魯大學校園內,有幾座不同式樣的小樓,為當時的知名學者、教授所居。長柏路2號是一棟灰色磚樓,栽植了不少松柏,四季蒼翠,環(huán)境優(yōu)美。老舍一家住在東半樓。樓下兩大開間是客廳和書房,另有一間廚房,樓上三間是臥室。站在臥室里,可以遠眺千佛山和馬鞍山的秀麗風景。
正值國難當頭,兵荒馬亂。大部分時間,老舍在樓下的書房里寫作,每天都有齊魯大學的教師和學生前來辭行,有人南下,有人回鄉(xiāng)。老舍憂心如焚,借助報紙和廣播了解戰(zhàn)事,隨時準備奔赴國難。
1937年11月15日傍晚,黃河鐵橋被炸毀的消息傳來。老舍猛然站起,與妻兒告別,提著早就收拾好的行李箱子,一步一步下樓,奔向火車站,從此開始了他“八方風雨”的征程。
這一離開,再也沒有回到長柏路2號。
老舍生前時常懷念這里,樓上臥室里的風景,樓下書房里的文稿。
1956年,老舍先生的妻子胡挈青帶著大女兒舒濟,返濟參加活動。在濟南的最后幾天,他們又來到長柏路2號,舊居如舊,只是當年匆忙留下的書籍和講義文稿不知所蹤,再也尋不回來。
20世紀初,濟南開埠,西風漸起,樓梯成為一種摩登符號。
經一路與緯一路交叉口附近,有一棟紅瓦白石墻的德式小樓——津浦鐵路賓館,主樓高三層,兩側副樓高兩層,皆帶有閣樓,閣樓窗樘上裝飾著橡樹葉圖案。這座建筑一度是濟南商埠區(qū)的地標建筑,風云際會中引領了一個時代的審美潮流。
樓內厚重的木地板和樓梯,見證了那個時代長袍和西裝的倜儻風流,也記錄了高跟鞋與旗袍的搖曳生姿。
1922年10月,胡適來濟南參加第八屆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入住津浦鐵路賓館。盡管留學美國,見識過各種新式建筑,但他依然被這里驚艷。
胡適在日記中寫道:“這家賓館,是津浦鐵路局設的,開張不久,陳設很好,在北京只有少數(shù)可比得上它!痹诤m眼里,即便是上海有名的大東和東亞這樣的賓館,也略遜一籌,它們“太鬧”,而此地“靜而寬廣”。
這一屆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上,胡適提出的《學制修正案》得以通過。中國現(xiàn)代教育開啟“六三三學制”,即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有意無意之中,津浦鐵路賓館參與了一場中國教育變革。
1924年4月,印度詩人泰戈爾在徐志摩和林徽因的陪同下來到濟南。當時的新聞稱之為“東方詩神偕金童玉女抵濟”,三人站在一起,“如同松竹梅一幅動人的畫卷”。
津浦鐵路賓館已是要人名流的下榻之地,泰戈爾一行自然也是住在這里。而他們用餐的地方,則是一個路口外的石泰巖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