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堅固性
客家土樓,特別是圓寨的堅固性最好。圓筒狀結構能極均勻地傳遞各類荷載,同時外墻底部最厚,往上漸薄并略微內傾,形成極佳的預應力向心狀態(tài),在一般的地震作用或者地基不均勻導致下陷的情況下,土樓整體不會發(fā)生破壞性變形。
而由于土墻內部埋有竹片木條等水平拉結性筋骨,即便因暫時受力過大而產(chǎn)生裂縫,整體結構并無危險。
土樓最大的危險之一是水襲,但絕大多數(shù)做法是用大塊卵石筑基,其高度設計在最大洪水線以上。土墻在石基以上夯筑,墻頂則設出挑達3米左右的大屋檐,以確保雨水甩出墻外。
奇妙的物理性
客家土樓的墻體厚達1.5米左右,從而熱天可以防止酷暑進入,冷天可以隔絕洌風侵襲,樓內形成一個夏涼冬暖的小氣候。
十分奇妙的是,厚實土墻具有其他任何墻體無法相匹的含蓄作用。在閩、粵、贛3省交界地區(qū),年降雨量多達1800毫米,并且往往驟晴驟雨,室外干濕度變化太大。
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厚土保持著適宜人體的濕度,環(huán)境太干時,它能夠自然釋放水份;環(huán)境太濕時,吸收水份,這種調節(jié)作用顯然十分益于居民健康。今天的建筑師們經(jīng)常談到室內噪音的控制。
的確,由于強烈的內向性,客家土樓,特別是圓寨容易產(chǎn)生噪音聚焦效應,對于大多數(shù)厭惡喧鬧的現(xiàn)代人來說,這是一大弊端,但我們應當理解,在昔日荒山寂野的客家人生存環(huán)境中,建筑內部的迥響正是令人心慰的生命氣息。
突出的防御性
客家土樓的厚墻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國傳統(tǒng)住宅內向性的極端表現(xiàn)。以常見的4層土樓為例,底層和二層均不辟外窗,三層開一條窄縫,四層大窗,有時四層加設挑臺。
土墻的薄弱點是入口,加強措施是在硬木厚門上包貼鐵皮,門后用橫杠抵固,門上置防火水柜。
這些全部出于防御要求。閩、粵、贛3省交界地區(qū)早先是一片莽荒,遲至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處原始森林,蟲蛇出沒,野獸甚多。在歷史上很長時間內,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遠",朝廷鞭長莫及,就連福州、廣州、南昌這3省都城,也因相處極端、隘堅路險而奈何不得。
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風強悍的土著襲擊外,先后遷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間也不斷發(fā)生殊死的械斗。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迫使家客家人極其重視防御,他們將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難攻的設防城市,聚族而居。
土樓內具有水井、糧倉、畜圈等生活基本功能,土樓使客家人獲得了足夠的安全保障。在客家人中間,流傳著很多在敵人久攻不下,"大樓安然無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