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建筑進行測繪
在緯六路的路西,有一座非常洋氣的小樓,就是濟南人俗稱“老洋行”的原山東豐大銀行。2005年9月,為配合緯六路的拓寬改造,相關技術單位對原山東豐大銀行進行了平移保護,使原建筑向西平移了15米,這是全省第一次采取此方法保護歷史建筑,并首次將隔震技術應用于歷史建筑平移保護中。由于整體進行平移保護,所以該歷史建筑所包含的所有價值均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但考古人員也告訴記者,平移保護并不適合所有的不可移動文物,只有在無法進行原址保護的情況下,才可考慮采取此種保護方式,對于不可移動文物還是盡可能實施原址保護。
老舍先生和濟南的緣分很深,在濟南寫出了多部代表性作品。于是,很多人就對老舍在濟南生活時的住所很感興趣。老舍舊居位于歷下區(qū)南新街58號,老舍先生在齊魯大學任教期間,于1931年至1934年居住于此,其間創(chuàng)作了《濟南的冬天》《貓城記》《離婚》等大量文學作品,是他最重要的一段文學創(chuàng)作時期。2013年到2014年,市考古研究所對老舍舊居進行了修繕保護。此次修繕之前,為確定該處院落在老舍居住時的建筑風格與布局,市考古研究所與市博物館專門赴北京拜訪了老舍的兩位后人舒濟和舒乙,并通過查閱歷史文獻及市房管局的歷史檔案,最終確定了老舍舊居的原始風貌。修繕后的老舍舊居被打造為濟南老舍紀念館對外開放,引來很多濟南人和外地游人來此探訪老舍先生的足跡,取得極大社會效益,開創(chuàng)了濟南名人故居保護的先例。
濟南文物建筑是城市元素和歷史記憶重要載體
上面幾個是濟南市區(qū)內文物建筑的修繕,在周邊區(qū)縣的文物建筑修繕方面,濟南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章丘興國寺位于章丘區(qū)曹范街道葉亭山村,由天王殿(正門)、關王殿(東廂房)、灶王殿(西廂房)、東西旁門及大殿等6座建筑組成,是濟南市現(xiàn)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筑之一,2010年和2011年,市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維修保護。在大殿維修當中,由于梁架整體保存較好,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檁條發(fā)生糟朽斷裂,故沒有采取落架大修的方式,對于局部需更換的梁枋構件,采用打牮撥正的方式進行維修更換。在興國寺的維修中,由于嚴控構件替換率,所以興國寺大部分磚、瓦、木等構件都得到繼續(xù)使用,其歷史信息得到最大程度保留。2015年,在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評選中,興國寺修繕保護工程成為最終入圍的20處文保工程之一,雖然最終沒能入選十佳,但作為參評的為數(shù)不多的省級文物保護工程,其保護措施依然具有典型的示范意義。
利用全站儀配合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