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唐開元九年的金仙公主塔
來源:中國文物網(wǎng)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5-11-18 閱讀:
金仙公主為唐睿宗李旦之女,也叫華山女仙,昭成竇后所生,曾在都城長安筑觀修道,后于華山白云峰隱居修行。今白云峰有白云宮,玉泉院東有仙姑觀,均為后人懷念金仙公主所建!缎绿茣•諸帝公主傳》載,睿宗第九女為金仙公主,始封西城縣主,景云初晉封金仙公主,后為金仙長公主,太極元年(712 年)與玉真公主皆為道士。另據(jù)《若雨修道鑄成仙--金仙公主墓志銘介紹》一文載,神龍二年(706 年),十八歲的公主度為女道士。筑觀京師,以方士史崇玄和葉法善為師。于開元二十四年(736 年)陪葬橋陵(今陜西蒲城縣)。今陜西省蒲城縣武家村東南有金仙公主墓,是距唐睿宗陵最近的一處陪葬墓。墓于1973年前清理。出土有金仙公主墓志及彩繪陶俑,包括男女立俑、鎮(zhèn)墓獸、騎馬俑、武士俑、歌妓俑等。其中文物及文獻(xiàn)價值最高的就是《金仙公主墓志》。該墓志石一合,是唐代墓志中體形較大的一種,現(xiàn)存于陜西蒲城縣博物館。志蓋中篆書"大唐故金仙長公主志石之銘"。志石長2 米,寬1 米,于唐開元二十四年刻,中大夫、大理少卿、集賢院士、上柱國、慈源縣開國公徐嵋撰文,金仙公主妹妹玉真公主書。志文楷書,共33 行,每行33 字,每字長1.5 厘米,字間1 厘米,行間2 厘米。墓志載,金仙公主原名李尼,十八歲入道,號無上,二十三歲宗法,開元二十二年(734 年)建午十日辛巳卒于洛陽之開元觀,年四十四歲。開元二十四年(736 年)太歲景子七月卯朔四日壬午啟舊笙遷葬于橋陵。又據(jù)《若雨修道鑄成仙--金仙公主墓志銘介紹》一文載,712 年金仙公主與妹妹玉真公主皆為道士,其父李旦下令在長安城輔興坊同建兩座道觀供兩位公主居住。當(dāng)時正值災(zāi)年,水旱相繼,兼以霜蝗,國庫空虛,民無所食,群臣多進(jìn)諫反對,唐睿宗執(zhí)意不聽,拆民房,逼奪民居,用錢百余萬。觀成后以方士史崇玄為師,"護(hù)作萬人",聲勢浩然,曾為此引起道教和佛教的一場爭斗,后政居洛陽。
公主既為道士出身,又為佛教寺院譯經(jīng)施田,體現(xiàn)了金仙公主以此舉促佛、道二教和睦相處的良苦用心,而唐玄宗所賜幽州云居寺石經(jīng)山之經(jīng)本,為唐代宮廷抄本,極大地豐富了石經(jīng)山刻經(jīng)內(nèi)容,為石經(jīng)山的刻經(jīng)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xiàn)。
金仙公主的善舉以至于對后人都產(chǎn)生著深遠(yuǎn)的影響,地處房山區(qū)青龍湖鎮(zhèn)的谷積山上有古剎靈鷲禪寺,在大殿后矗立著《大遼析津府良鄉(xiāng)縣張君于谷積山院讀藏經(jīng)記》碑一通,文曰:"昔金仙氏在于世也,闡揚大法,誘導(dǎo)群愚,以救拔為懷,以慈悲為念。"碑文開頭即贊頌金仙公主為佛教的傳承所作出的巨大貢獻(xiàn)。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