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是中國傳統(tǒng)木構(gòu)建筑中獨特的部分,狀如綻開的花朵,居于檐下,通過層層出跳來增大檐部伸出距離,并將其承托的屋頂重量傳遞到柱、額之上。
斗拱的計量單位以組而論,宋代稱為一朵,清代稱為一攢。依位置不同,可分為柱頭斗拱(宋稱柱頭鋪作、清稱柱頭科)、柱間斗拱(宋稱補間鋪作、清稱平身科)、以及轉(zhuǎn)角斗拱(宋稱轉(zhuǎn)角鋪作,清稱角科)。
斗拱位于屋頂和立柱之間,起到將房檐的重量傳遞到立柱的作用。斗拱的樣式,有簡單,也有復(fù)雜。了解斗拱的構(gòu)造,首先需要了解清式斗拱的基本模數(shù)——斗口。其次,是了解斗拱各部分的名稱。斗拱的主要構(gòu)件有拱、翹、昂、升和斗。
拱:略似弓形,位置與建筑物表面平行;
翹:形式與拱相同,方向與拱垂直;
昂:翹向外的一端特別加長,斜向下垂;
升:在拱和翹(昂)的相交處,在拱的兩端,位于上下兩層的拱間的斗形立方塊;
斗:在翹(昂)的兩端,位于上下兩層翹(昂)之間的斗形方塊。
最下面一層為大斗,又名坐斗,是斗拱最下層的承重構(gòu)件,方形,斗狀;
第二層,在平行于面寬方向,安裝一件正心瓜拱;垂直于面寬方向,安裝一件頭翹;在頭翹兩端,各安置一件十八斗;
第三層,在面寬方向,正心瓜拱之上放置正心萬拱一件;頭翹兩端的十八斗之上,各放一件單才瓜拱,每件單才瓜拱兩端,各放置一件三才升。在進深方向,先放置昂一件,昂頭之上放置一件十八斗;
第四層,面寬方向,在正心萬拱之上安裝正心枋,單才瓜拱之上安裝單才萬拱;單才萬拱兩端頭各放置三才升一件;昂頭的十八斗之上,安裝廂拱一件,廂拱兩端各置三才升一件。在進深方向,扣螞蚱頭一件。
第五層,面寬方向,在正心枋之上,迭置正心枋一層,在萬拱之上各置枋一件,在里外拽萬拱上各放置里外拽枋一件,在外拽廂拱之上放置挑檐枋一件,在螞蚱頭上后尾,放置里拽廂拱一件,廂拱兩端頭各置三才升一件。進深方向,安裝撐頭木一件。在各個拽枋、挑檐枋上端分別放置斜斗板、蓋斗板,起到分隔室內(nèi)外空間、防寒保溫等作用。
第六層,面寬方向,在正心枋之上,續(xù)迭正心枋至正心桁底端;在內(nèi)拽廂拱之上,安置井口枋。進深方向,安裝桁碗。
斗拱是中國古建筑的代表性語言符號,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并結(jié)合不同時期審美理念,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而成的,成為傳統(tǒng)建筑的魅力形象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