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首
鋪首又稱“門鋪”或“銅蠡”,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一種集實用、裝飾和等級標志為一體的古建筑構件,也是中國古建筑“門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鋪首多為獸面銅質,獸形怒目圓睜,牙齒暴露,口內銜著大環(huán)。鋪首的獸面似龍非龍、似獅非獅,有避邪、鎮(zhèn)宅之意。
鋪首只是門環(huán)底座,鋪首銜環(huán)才是一個完整的門環(huán)。傳統門鋪首不僅僅是一種裝飾構件,古時,鋪首的使用有著嚴格的等級規(guī)定。明史記載:“親王府四城正門以丹漆金釘銅環(huán);公王府大門綠油銅環(huán);百官第中公侯門用金漆獸面錫環(huán);一二品官門綠油獸面錫環(huán);三至五品官門黑油錫環(huán);六至九品官門黑油鐵環(huán)……”。
門環(huán)
門環(huán),俗稱響器,是安裝在大門上的拉手。門環(huán)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時期,一直到唐代,只有官府和宗廟的大門才能享有“鋪首銜環(huán)”,尋常百姓的宅門是不能有任何裝飾的。宋以后,門環(huán)才逐步走向民間。門環(huán)威嚴地扣于門面之上,華美的門環(huán)給大門畫龍點睛。院內人出門時雙手拉住中部的葉狀片或鐵環(huán)帶上門;外來人則輕扣門環(huán),以喚院內人開門。有熟人來,扣的響數和輕重都有常數。門環(huán)是集實用、裝飾和門第等級為一體的古建筑構件,是中國古建“門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門釘
門釘是古建筑大門的一種重要裝飾,亦多用于寶榻大門。金光燦燦的門釘,釘在朱漆大門之上,既壯觀瞻,又保堅固。一般安裝使用在位于城門、宮門、院門、券洞門位置的板門上。
門釘的數量和排列,在清朝以前未有規(guī)定。清朝則對門釘的使用有一定之規(guī);始医ㄖ,每扇門的門釘是橫九路、豎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個釘。九是陽數之極,是陽數里最大的,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因為帝王廟是供奉歷代帝王的,所以也用九路門釘。
門檻
門檻是設在門框下端的橫木條、石條,是門里門外的分界線。門檻的設置,一是將住宅與外界分隔開來,既可擋風防塵,又可把各類爬蟲拒之門外,因而實用價值很大。其次,門口橫上一道門檻兒,象征著豎立一道墻,將一切不好的東西擋門外,特別是要把那些鬼怪拒之門外,以保一家人的平安幸福,同時能夠藏風聚氣,防止財氣外漏,養(yǎng)一家之財,對住宅也頗具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