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有田屋后山,日中影蓋夜光斜。稚子拾果翁炊火,青煙未盡半生過。”今年54歲的李四文在天元區(qū)群豐鎮(zhèn)80余畝的紫薇山莊,寫下這首詩聊記半生。
山莊里佇立著幾幢古建筑,不少古樹名木點綴其中,小橋流水,清幽靜溢。要不是偶爾闖進(jìn)來的汽車聲,身在其中的人們還真以為穿越到了古代。
從事建筑行業(yè)的李四文,同時也是一位“古建筑癡人”,他花了30多年的時間,在全國各地收集了30多套古建筑,存放在山莊里。如今,跟上鄉(xiāng)村振興的步伐,李四文帶著這些無價之寶與天元區(qū)石三門響福里古建文化博覽園項目結(jié)緣,通過這種方式讓古建筑重生。
“想留住先人的些許印記”
說是癡人,一點也不為過。李四文說:“給我一張古建筑的照片,我一眼就能準(zhǔn)確地看出這是出自哪個朝代,出自哪個地域!
為練就這雙“火眼金睛”,李四文尋遍全國各地古建筑,拜訪這方面的專家學(xué)者,尋找當(dāng)?shù)仃P(guān)于古建筑的故事。“每每看到一些古建筑被糟;虮粶S為柴火、朽木,我就非常心痛!”李四文說。他很想留住先人的些許印記,讓后來人還能切身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勤勞。
2012年,李四文在江西考察時,被一棟非常破舊的明代建筑吸引。“當(dāng)時,里面住著一對農(nóng)民老夫妻,一貧如洗。我想,我要是將古建筑買下來,也能為他們減輕生活負(fù)擔(dān)。”李四文說。
但事與愿違。三顧老夫妻家之后,李四文都沒能成功買下來。在李四文離開之前,男主人長嘆一聲:“再窮,我也不能賣掉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呀!”李四文被怔住了,一個農(nóng)民有這樣的境界,讓他汗顏,同時,也讓他慶幸,慶幸這幢古建筑有一個好的主人。
可是,2014年,李四文在江西尋訪到的一幢古建筑就沒這么幸運(yùn)。
在與房東簽訂買賣合同,一個禮拜后,李四文來收房子。見到的卻是一片灰燼,李四文痛心疾首,詢問才知,由于古建筑的產(chǎn)權(quán)分配不均,房東將房子付之一炬。
如今,人們保護(hù)古建筑的意識提高了不少,政府也有所作為。李四文說,安徽黃山市政府就出臺了“誰動誰判刑”的保護(hù)古建筑政策,“畢竟,個人的力量太單薄了!
“與古建筑聊天,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期待和收獲”
破舊的古建筑被買下來了,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古建筑的拆、運(yùn)、重裝、修復(fù)、設(shè)計等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耗費(fèi)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李四文沉浸在此。
2004年,在安徽宏村,李四文“相中”了一幢古建筑,是清朝早期的一幢小官廳,被遺落在巷子深處,長滿雜草和青苔。但依然清晰可見的徽派建筑迷人制式,讓李四文挪不開眼。
經(jīng)過一番商議,李四文最終以30萬元的價格買了下來!肮獠鸱孔,我和當(dāng)?shù)氐慕橙藥煾祩兙突艘粋半月的時間!崩钏奈幕貞浾f,“為了避免拆除時破損,工人師傅們只能像螞蟻搬家一樣,一點一點地慢慢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