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居也有院落,俗稱“明堂”,面積10多平方米,是整個宅子采光、通風的口子,匯雨水(財水)于此流出,故還有“四水歸堂”之說。但是小天井面積太小,取暖曬太陽不佳,失火救援也顯得太過局促。
徽派建筑天井
3.基本單元
婺派建筑明清朝最規(guī)范、最時尚、最流行的平面形式,由十三間房屋組合而成——即院落上房三間,院落兩側廂房各三間,然后加上房、廂房交接形成的角隅區(qū)各兩間房屋俗稱“洞頭屋”,單家獨院的,民間俗稱“十三間頭”,理論上謂之“基本單元”,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左右,兩層合計建筑面積上千平方米。既有供祭祀、會客、宴席之用的堂屋,又有分別作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大小兒子的臥室,還有四間“洞頭屋”安排廚房、廁所和豬舍及堆放農(nóng)具之用。如此內部使用功能齊全,合得攏,分得開,可供祖孫三代同灶而居。民間稱之“大戶人家”。
徽派民居“基本單元”,小規(guī)模者僅上房三間,例如潛口明代方觀田宅,其中明間前半作堂屋,左右次間為臥室,左廂廊設樓梯,右?guī)缺M為對稱而設,占地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兩層建筑面積不到“婺派建筑”的1/4。規(guī)模大一點的基本單元,如婺源(原為徽州“一府六縣”的一個縣)延村金桂熊宅,上房三間加兩弄(民間又稱五間者),有左右?guī),占地面積160多平方米,兩層建筑面積300平方米左右,僅為“婺派建筑”基本單元“十三間頭”的1/3。
4.廳堂做法
兩地宅院一般都有廳堂,供議事、祭祀、慶典、會客之用,不同處表現(xiàn)在空間規(guī)模與空間形式上。
婺派建筑的“十三間頭”,有把上房兩層合一、三間一統(tǒng)為“大敞口廳”者,有把兩層上房取其底層三間一統(tǒng)做樓下廳者。三間面寬10多米,進深八九米,建筑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非常的寬敞明亮,氣勢恢弘,民間俗稱“大廳”。
徽派建筑(祠堂除外)民居中,不見上房三間兩層一統(tǒng)的“大敞口廳”做法,也不見上房底層三間一統(tǒng)的“大敞口廳”做法;罩菝窬拥某ǹ谔梦,安在明間前半間,面積只有20平方米左右。如果要舉行大型祭祀等活動,有富裕戶把三間房子的二樓合為一個大空間使用,俗稱“樓上廳”,在木樓板上鋪粘土方磚作防火層,這在婺派建筑中是極少見的。
徽州民居廳堂
5.內外裝飾
“婺派建筑”木雕清水成活,“徽派建筑”木雕大多上油漆;罩菝窬哟u雕多是門罩式的,規(guī)模較小;婺派民居磚雕門面是牌樓式的,氣勢恢弘;婺派民居磚雕是泥坯雕,徽州民居用燒好經(jīng)過加水打磨的磚坯——俗稱“青金石”來描樣雕刻,為熟胚雕。婺派建筑中精美的木雕軒頂,還有壁畫、堆塑及大型堂燈之類裝飾,這在徽派建筑中是找不到可以匹比實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