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礎是古代建筑構件的一種,又俗稱磉盤,或柱礎石,它是承受屋柱壓力的墊基石,除古時偶用金屬材料外,絕大部分為石質(zhì),因此民間俗稱柱礎石,它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最基本的構件之一。對于木構建筑來說“一個蘿卜一個坑”,凡是木架結構的房屋,可謂柱柱皆有,缺一不可。古代人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濕腐爛,在柱腳上添上一塊石墩,就使柱腳與地坪隔離,起到絕對的防潮作用;同時,又加強柱基的承壓力。因此,對礎石的使用均十分重視。
一、石雕柱礎的形式分類
作為傳統(tǒng)建筑中最基本的構件,石雕柱礎是我國傳統(tǒng)建筑中結構構件與藝術構件完美統(tǒng)一的典型代表,同時也是流存于中國幾千年建筑藝術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閃光點。柱礎的形式分類,可大致分為覆盆式、覆斗式、鼓式、基座式、復合式(前四種形式的組合)。
1、覆盆式
整體形制有如一個倒扣在地上的盆,下口大,上口小,根據(jù)其上是否有雕刻裝飾,又分為素面和雕飾兩種。
2、覆斗式
覆斗式像一個倒扣在地上的“斗”。斗是古代屋頂建筑中一個重要的構件,與栱合成為斗栱。覆斗式柱礎中有一種形制特別的幾型柱礎,它是在覆斗式的基礎上,通過雕刻使柱礎成為一種具有四條腿的“幾”,并在幾的每條腿和兩腿之間雕刻植物、動物。
3、鼓式
鼓式整個柱礎形如一只大鼓,鼓身上多滿布雕飾。
4、基座式
較為常見的一種柱礎形制,多用須彌座,座的上下有枋,中段為收縮進去的束腰,整體造型端莊。
5、復合式
以上四種形式的組合就是復合式。這一形制的柱礎應用廣泛。
復合式柱礎
二、石雕柱礎的紋飾
柱礎的紋飾有很多種,如:植物花草紋飾,動物圖案紋飾,還有其它紋飾等等,下面來看看不同的紋飾。
柱礎石的出現(xiàn)要比柱晚大約五千年左右。著名古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認為安陽出土的殷商時期房屋遺址發(fā)掘的天然卵石“當系我國最古礎石之遺例”。安陽殷商房屋遺址距今也不過三千年左右的歷史。
三、石雕柱礎的作用
柱礎首要的功用,是承受由柱子傳來的屋頂(和梁架)荷載,并將其傳送到地基上。石材有很強的抗壓性,再加上柱礎的斷面比柱子直徑大,礎下的方石就更大,柱子傳來的荷載通過它可以均勻地傳達給地基。
柱子并不是硬生生地接在柱礎上,而是有一定的活動空間,在地震的強力作用下,整座建筑猶如踩在滑板上,抗震性能極佳。
在中國歷史上,木構建筑經(jīng)歷強震后柱子偏離柱礎、甚至落在柱礎之外,整座建筑仍完好無損、屹立不倒的例子可謂屢見不鮮!痘茨献印酚姓Z:“山云蒸,柱礎潤。”——山中云霧繚繞之際,柱礎也濕了。民間也有“礎潤而雨”的說法:每年梅雨季即將開始時,空氣濕度驟增形成返潮,柱礎也跟著受潮了——換言之,要是沒有柱礎,受潮的就是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