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畫卦臺是傳說中伏羲創(chuàng)畫八卦、分姓氏、制嫁娶、充包廚、教民畋漁的古遺址。我國有二處伏羲畫卦臺,一處是在甘肅天水,傳說是羲皇故里;另一處是在河南淮陽,傳說是伏羲部落東遷的所在。
天水卦臺山
伏羲被尊為“三皇”之首,是中華文明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卦臺山又名伏羲畫卦臺,甘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傳說中伏羲創(chuàng)畫八卦、分姓氏、制嫁娶、充包廚、教民畋漁的古遺址。
在天水市區(qū)西北15公里的三陽川境內(nèi),渭河由西而來。這里山勢突兀高聳,呈臺狀,古柏參天,渭水環(huán)流。渭河中心有灘地數(shù)處,形成一個巨大的“S”形,南北山脈,呈外弓形,若抱若合,整個川地猶如一幅巨型太極圖。灘河交界,有一大石,不方不圓,似柱如筍,傍實中虛,如畫太極,名為分心石,陰陽的分界就是渭河。這塊川地就叫三陽川。渭河南岸有臺突出,名曰卦臺山。相傳這就是人類始祖伏羲創(chuàng)繪八卦的畫卦臺。與畫卦臺隔河相望有龍馬山,山上有龍馬洞,每逢云霧封洞時,給人以龍馬出沒之感。
伏羲部落東遷地
伏羲畫卦臺有“天下第一臺”之美稱,F(xiàn)位于河南省淮陽縣城東15公里的蔡水之濱.相傳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伏羲率領(lǐng)部落族人沿黃河中下游東遷,建都于陳(即今河南淮陽)。后夜夢仙女帶他飛到古蔡東方三十余里處。只見此處蓍草叢生,靈龜發(fā)光,猶如人間仙境。伏羲隨夢境尋至此地,果見蓍草茂盛,靈龜出沒。蓍草一根百莖,葉綠花紫,異香沁人心脾,“夜晚觀之上有青云覆之,下有白龜守之”。白色靈龜已有千年之久,伏羲視之為神地,就運用蓍草之莖與白龜之甲在此始創(chuàng)先天八卦,肇啟華夏文明,遂名此地為蔡。后人為感念伏羲,在此興建了規(guī)模宏大的伏羲廟。后又稱白圭廟,又名白龜廟。
白龜廟,始建于漢代,宋時稱羲皇城,明時稱羲和寨,F(xiàn)有伏羲殿三間,伏羲大殿前蓍草園一圃,西側(cè)有伏羲畫卦亭一座。畫卦亭建于高2米的八角形磚臺之上,亭為八角攢尖琉璃瓦頂,青石圓柱,分立于八角磚砌臺基上。亭檐下刻有“乾、坤、震、艮、巽、離、坎、兌”八字,象征八卦。亭門南開,兩側(cè)有青石條框上刻有楹聯(lián):“仰觀俯察一畫曉天地之道,數(shù)往知來六爻發(fā)古今之藏!蓖づ钥逃袞|漢蔡邕題寫的“伏羲畫卦碑”一通。遺存到蓍草,歷數(shù)千年盛而不衰。民間傳說蓍草可驅(qū)兇避邪,招祥納福,蓋尸防腐,醫(yī)治沉疴雜疾。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和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均把蓍草列為藥中上品,世稱祥瑞神草。
畫卦臺所以有名,是因為伏羲用一條長橫線代表“陽”,兩條短線代表“陰”,進而組合圖畫出的乾、坤、兌、巽、震、坎、艮、離八卦圖,一轉(zhuǎn)一動,陰陽消長,變化無窮。八卦之外又可組成六十四卦,再加上六爻的變化,自然界諸多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即可推測出來。八卦中確實蘊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八卦這部“無字天書”,正在自然科學的各個探索領(lǐng)域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