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開封有著“東京夢華”、“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東京開封更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作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開封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清明上河圖的原創(chuàng)地。
古代開封有這么一句民間諺語“鐵塔高,鐵塔高,鐵塔只搭繁(pó)塔腰”。兩塔曾是大宋皇都的雙地標,繁塔價值不在鐵塔之下。繁塔建于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比鐵塔(公元1049年)要早建75年。歷史上的繁塔原高九層兩百四十尺(73米),是開封最的塔,高度和體量都超過了鐵塔。
宋代繁塔
繁塔位于開封城外東南1.5公里的繁臺上而得名。相傳當年附近的居民多為繁姓,所以這片自然形成的高臺叫繁臺。古代的繁塔臺面寬闊,每年春天,繁臺上桃李爭春,百花吐艷,綠樹繁茂,殿字崢嶸,人們春游賞花,燒香拜佛,飲酒賦詩,稱“繁塔春色”為開封八景之一。
繁塔原名興慈塔,因其建于北宋四大皇家寺院之一的天清寺內(nèi),故又名天清寺塔。它是開封地區(qū)興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開封地區(qū)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當年繁臺高,建于繁臺上的繁塔更高,九層寶塔,曾是“京城第一高”。
宋代繁塔
繁塔自籌建到竣工用了20多年的時間,但完工后就在災患中多次損毀。尤其是到了元末,天清寺毀于戰(zhàn)火,九層的繁塔也因雷擊只剩下七層。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擔心分封在開封的周王朱橚造反,所以派人來開封鏟除“龍氣”。除了拆除周王府以及其他的重要建筑以外,還破環(huán)了繁塔。塔七級去其四,止遺其三。
到了清代順治年間,僧人桂山游歷至此,發(fā)心修復繁塔。桂山和尚修復了繁塔的三層原塔以后,利用周圍的舊磚,在三層原塔以上蓋了七層實心小塔,封住塔頂,使繁塔成三層大塔上面摞小塔的奇特造型,一直延存至今。
現(xiàn)在的繁塔通高36.68米,塔基面積501.6平方米,塔身一磚一佛,塔身內(nèi)外遍嵌佛像磚,因此繁塔又被稱為“萬佛之塔”。繁塔因其獨特的建筑風格、精美的佛像磚雕、豐富的碑刻題記、罕見的書法藝術、珍貴的地宮資料、神秘的層級問題而聞名于海內(nèi)外。
宋代繁塔
繁塔基層塔身筑有極高的封護墻,加大了塔基,增強了抗壓力。除了六角形的特殊外形,一磚一佛也是繁塔名揚天下的一大資本,在現(xiàn)存的佛塔中十分少見。繁塔內(nèi)部有塔心室,有通道和樓梯進入。每一層有向外的通道及瞭望口,可以向四周俯瞰。塔心室和繁塔的外壁一樣,密布著形態(tài)各異的小型佛像。
塔的結構,塔基南北均有拱券門,每層檐部由斗拱承托,第一層有兩個塔心室,皆能出入,但互不相通,從南門入可通達六角形塔心室,有木梯可上達三層。從北門入,沿磴道也可上到三層。第二層有兩個通道、四個佛洞。第三層僅西北一個通道、前后兩個佛洞,各層結構不同。欲從第三層登上大塔平臺,或下去二層佛洞或上塔頂,必須走出洞門,沿外壁塔檐盤旋而上而下,就是所謂的“自內(nèi)而上,自外而旋,登于其巔”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