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
泉州土樓基本上興建于清代,為家族聚居的大型防御性和封閉性的民居建筑,尤其是防御性最強。多土木結構、懸山頂。土樓在泉州數量不多,總共有300多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等內地縣份,沿?h份個別地方也有。目前已知較大的大約有18座,其中南安最多為10座,其次是安溪4座,泉州2座,永春、惠安各1座。
不少土樓都有了望臺、射擊孔,墻壁和大門都很厚實,不但要封鐵皮,還要在門上方安置水槽,以防火攻。這使人聯(lián)想到土樓民居形成時期的戰(zhàn)亂頻繁、土匪出沒的歷史背景。而在土樓的內部結構方面,則又使人感受到一種囿于封閉圈里的相對開放性,至少在各家日常生活中的隱秘性方面,就不如村落聚居模式的一家一戶小住宅。土樓居民的集體意識比較強烈,風雨同舟,同甘苦,共患難,一旦發(fā)生戰(zhàn)事,一座土樓就是一個戰(zhàn)斗的集體。
蚵殼厝
蚵殼厝,是閩南泉州地區(qū)一種傳統(tǒng)特色建筑。即用蚵殼建造的房屋(閩南語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蠣)。在泉州的蟳埔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一帶均有分布,當地人拾蚵殼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的蚵殼厝,是我國東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貝飾古民居,其建筑的巧妙與精湛,是東南沿海甚至在內地都是絕無僅有的一種建筑形式,構成了閩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獨特的自然景觀。
“宮殿式”大厝
“宮殿式”大厝,是泉州民居最為典型的民居住宅類型。它有三開間、五開間、帶護厝、突山庭堂,兩邊對稱,橫向擴展布局?v深有二落、三落、五落不等,以庭為組織院落單元,庭、廊、過水貫穿全宅。較多運用磚、瓦,多用石砌基礎和紅磚砌筑外圍墻。穿斗木構架作承重結構,多采用硬山屋頂,彎曲起翹屋脊,脊角“燕尾式”華麗動人。
騎樓
騎樓,俗稱“五腳架”,是泉州民居和街坊建筑。沿街面用柱廓式騎樓,樓高有二層、三層、四層高底差落;單座建筑多為縱向進深布局,樓與樓相連成十里商業(yè)長街。前面臨街設店面,里面和樓上多作居住及貨物堆放用房,廚房、衛(wèi)生間設置后面,經營和生活都很方便。它的特點是,夏天能遮驕陽,雨天可蔽風雨照常經商。
這些或古老或兼容的建筑,無一不是泉州的寶藏,無一不是泉州人的智慧。以上僅列舉了幾鐘特色民居,你還知道哪些,快在下方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