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走進永州市零陵區(qū)石巖頭鎮(zhèn)境內(nèi)九江嶺山腳下的田洞中,有一個名叫黃溪洞的村莊,保存的古建筑獨具一格,凸顯江南風(fēng)姿。
該村今年87歲的唐甲林老人說,該村全是唐氏人家,自清乾隆元年建村至今已28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280多年前,老祖宗唐神公攜弟游學(xué)途經(jīng)此地,酷暑悶熱難耐,同弟在小溪中嘻戲,天突降大雨,上游山水裹黃泥入溪,盡管溪水混濁也消減不了兄弟們沐浴的興致。上岸后唐神公察覺此地形開闊似蓮花狀,是立宅的風(fēng)水寶地,于是同弟商定在此立建新宅,開創(chuàng)家業(yè),署名黃溪洞至今。
唐甲林說,黃溪洞村的古房屋建造與別的村有所不同,布局十分講究,井然有序。以忠孝堂(祠堂)為中心共五縱、二橫、一水渠,忠孝堂邊的坪場里有一條小水渠從忠孝堂外邊流出,整個村莊嚴(yán)嚴(yán)實實, 雖然村子沒有圍墻, 但村口的進出只能通過一拱門,晚上拱門一閂,外人難以進入村子,更有利于防盜,也是典型的清代當(dāng)?shù)孛窬咏ㄖ,房里面全是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窗子和木壁上雕刻有各種吉祥動物、花鳥圖案,工藝精致,圖像栩栩如生。每座房屋外墻都是青磚砌成,門頭上方各有不同風(fēng)格的造形,每座房屋前有一天井, 天井成“回”字狀,全是由大方青石條砌成,天井上側(cè)旁均有-個能載100至200公斤水的長方青石水缸。整個村莊共有5條小巷, 巷道長約60米至90米不等,寬1.5米至1.9米不等,巷道全是用大小不一的青石塊和鵝卵石鋪成,每條巷道連通到每一座房屋,族人出去竄門時就是下雨天也不會臟了鞋子。該村村莊周圍有很多拴馬樁,拴馬樁高約1.7米,寬約0.6米,厚約0.2米,每個拴馬樁上方均雕刻有不同的圖案,至今保存完好的拴馬樁還有20余個。
唐甲林說,該村有個老祖宗名唐祭廷的人,生于乾隆五十八年,其妻唐氏生于乾隆五十九年,相差1歲。唐祭廷父親唐銓,是清五品官,唐祭廷游學(xué)群玉書院時與同為貢生屈鼎新相識,且交情深厚,情如兄弟,唐祭廷年長屈鼎新,屈尊其為兄長,倆人曾先后聘為山長。一同多次鄉(xiāng)試未能中舉,直至道光丙午年再試,唐祭廷仍落第,屈鼎新中了舉并敕授文林郎,幾年后撿選零陵知縣。1853年得知唐祭廷夫妻60雙壽,其子唐本瑫為父母祝壽,剛履新知縣的屈鼎新為敬崇兄長之情,親書“眉案齊輝”壽匾率幕僚前來祝壽。該匾至今保存完好。
隨同去的市永州文物專家曾東生說, 該村古建筑凸顯江南風(fēng)姿, 但由于年代久遠損毀嚴(yán)重,希望有關(guān)部門和單位切實加強保護和管理, 減少文物損失和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