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盤門
盤門,古稱蟠門,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qū)東大街49號。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吳王闔閭命伍子胥所筑春秋吳國都城,盤門為吳都八門之一。因門上曾懸有木制蟠龍,以示鎮(zhèn)懾越國,又因其“水陸相半,沿洄屈曲”,得名。
盤門總體布局和建筑結(jié)構(gòu)基本保持元末明初舊觀,水陸兩門南北交錯并列,總平面呈曲尺形,朝向東偏南10度。盤門是元明清三代陸續(xù)修建的遺構(gòu),是中國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陸并列古城門。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有“北看長城之雄,南看盤門之秀”的說法。
二宜樓
宜樓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為“鄉(xiāng)飲大賓”蔣氏十四世蔣士熊所建,占地面積9300平方米,坐東南朝西北,外環(huán)高4層、通高16米,外墻厚達(dá)2.53米,外徑73.4米。整座樓為雙環(huán)圓形土樓,分成16單元,共有房間213間。樓內(nèi)空地中還有兩口井,分名為“陰泉”和“陽泉”,組成太極的陣型。就算井外溫度一致,兩泉的泉水溫度還是會相差一度。
祾恩殿
祾恩殿這座高等級的明代官式建筑匯集了古代建筑的特點(diǎn),它將向人們展示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藝術(shù)上的無窮智慧。為后人研究古代建筑史的發(fā)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歷史和文物的雙重價值,可謂建筑史上的豐碑。
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筑,東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木結(jié)構(gòu)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宮奉天殿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