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還有銅質或鐵質的水缸231口,分布在多個宮殿建筑前。這些大缸平時貯滿清水,宮中一旦失火,即可就近取水滅火。因此,它們又被稱作“吉祥缸”“太平缸”。為了防止大缸里的水冬季結冰,每到十月至翌年二月,都要在缸外套上棉套,缸上加蓋,氣溫特別低時,還要在缸下燒炭加溫。
為阻擋火源,紫禁城部分宮殿建筑的木質屋架部分還被石材取代。如乾清宮東側的基化門與龍光門之間、乾清宮西側的端則門與鳳彩門之間,其建筑后檐墻上的梁、柱、枋、斗拱、椽子和望板等木構件全部用石料雕刻而成,且上面亦有彩畫,遠觀建筑表面與其他木質建筑無異。
這些科學而有效的防火措施,是幾百年來紫禁城基本保持完好至今的重要保障。這些舉措,不僅凝結著我國古代工匠的智慧,也成為當下文化遺產保護或修復的重要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