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司城寶仁坊水圳塝下18號為德本堂官廳,為葛姓人家于清光緒年間購得,其內保持傳統(tǒng)文化陳設。從寶仁坊開始進巷,依次是原三新布店老板周錦生宅,拐彎后是原太和煙店老板、教育人士章雪存、章積和兄弟家。下大司城還有周至剛、邵汪助、程觀頂?shù)榷鄳簟?/p>
整個大司城是以程姓為主的聚族而居之地,其程氏宗祠(解放后拆建為縣糧食局)在縣城中亦屬大宗祠之列。
大司城是鐫刻在古城大地上的一個文化符號,記錄了多少人世的輪回和歷史變遷。在南大街東側高樓上向東眺望、俯瞰,在青山綠水中,一片黑白相間的老屋子蹲伏其間,就像一幅清新的水墨畫。遠處梓潼山逶迤,揚之水蜿蜒,岸邊樹影婆娑,近處粉墻黛瓦的民居,寂靜的露天古建筑群。
她代表著歷史,她飽經(jīng)滄桑,寂靜自得,有著各自的神秘。大司城老城門是可以封閉的,其民居的外墻都是用開線磚砌成的,表面涂抹白石灰,但隨著年代的久遠,顯得漆黑,呈現(xiàn)斑跡,有的甚至長滿青苔,顯得那么蒼老。室內間壁,用木板構成,框架結構,無華麗之感,門樓、磚木石雕、隔扇門、格子窗及花框等都崇尚本色,大氣而樸實,剔透、玲瓏而素雅。
從整體風格方面看,這里的古民居顯得精巧、儒雅,給人以高深莫測之感。馬頭墻以其抑揚頓挫的起伏,體現(xiàn)了徽州民居的獨特韻律。這里的小巷,曲曲彎彎,相互連通,把整個大司城編織成曲徑通幽的迷宮。
這里的幾幢清代的官廳廳屋,其屋柱上留有太平軍刀砍的痕跡,上無閣樓,直通屋頂望磚,顯得莊重而嚴謹,散發(fā)著濃郁的書香氣息;簡潔的陳設,書卷氣十足的布置,有著寧靜而不失莊嚴的氛圍。本修堂和德本堂內家俱的陳設,中堂對聯(lián)字畫的內涵,無不表達著主人對文化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司城地勢低洼,又處在右白虎高于左青龍的風水格局中,光照受到影響,雖房屋鱗次櫛比,但逐漸人煙稀少,寂靜遺忘近百年,瀕臨倒塌,亟需立即組織有關人員摸底調查,建立檔案,真心搶救破敗及頻臨倒塌的古民居(如:水圳塝下28、29、30、18、41、42、64號等),采取單體類古建筑修繕保護,建立“身份證”,編織立體式全方位的防護網(wǎng)絡。古建掛牌,二維碼標注,先列“縣保”,爭取“省保”,使徽派建筑中不多見的官廳式結構得以保護傳承。
建立大司城保護街區(qū),首先還要在原址上重建大司城城門,以恢復標志性建筑。此項工程花錢不多,但意義卻是重大,有關部門應予考慮。
古建筑是科技文化知識與藝術的結合體,古建筑也是歷史載體。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yōu)良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