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宇頂上除正脊外,還有垂脊,垂脊上的吻獸名稱較多。除叫垂脊吻外,還叫屋脊走獸、檐角走獸、仙人走獸等。檐角最前面的一個叫“騎風仙人”,也叫“仙人騎風”,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塊瓦件,在未形成“仙人騎風”這一造型之前,是用一個大長釘來固定的。從“仙人騎風”向后上方排列著若干小獸,均稱垂脊獸,隨著殿宇等級的不同,數(shù)目也不一。最高等級的殿宇如太和殿,垂脊獸的數(shù)目最多,有11個。隨著殿宇降級,垂脊獸的數(shù)目也隨之減少,如乾清宮9個,坤寧宮7個,東西六宮的殿頂大都是5個。每個垂脊獸都有自己的名稱和含意,從前面向后上方依次排 列的順序是:
龍: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奇動物,有鱗有須有爪,能興云作雨,是封建社會皇帝的代稱。
鳳:古代傳說中的鳥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通稱鳳,是封建社會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稱。
獅:古代人們認為它是獸中之王,是威武的象征。
天馬:意為神馬。漢朝時,對得自西域良馬的統(tǒng)稱。
海馬:亦叫落龍子,海龍科動物,天馬和海馬象征著皇家的威德,可通天入海。
狻猊:古代傳說中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
押魚:海中異獸,亦可興云作雨。
獬豸:傳說中能辨別是非曲直的一種獨角猛獸,亦是皇帝“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
斗牛:亦叫蚪牛,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即虬、螭之類,虬有獨角,螭無角。
行什:一種帶翅膀猴面孔的人像,是壓尾獸。
垂脊獸的遞減從后面的“行什”開始,最前面的“龍”較穩(wěn)定,不易被減掉。
瓦件的種類、尺寸、顏色、質(zhì)料等,亦是區(qū)別殿宇等級的明顯標志。其中的彩繪,是古典建筑木質(zhì)結(jié)構(gòu)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形成一種特有的建筑裝飾藝術(shù)。
彩繪主要出現(xiàn)在檁枋部位。檁枋部位一般分成枋心、找頭、箍頭、盒子以及皮條線:枋心是檁枋中心,可隨檁枋本身的長短面增減,但其長度以不影響協(xié)調(diào)感為宜;找頭是指檁端至枋心的中間部位,由找頭本身、皮條線、盒子、箍頭等部分組成,如檁枋較長,找頭部分可延長,皮條線沿邊用雙線,加箍頭、盒子等;箍頭是指檁枋盡端處的彩繪線;盒子是找頭部分的一段小空間;皮條線是五大線之一,亦是組成找頭的一部分。
彩繪同樣有種類和等級的差異。
和璽彩繪是彩繪等級中的最高級,用于宮殿、壇廟等大建筑物的主殿。梁枋上的各個部位是用特別的線條分開,主要線條全部瀝粉貼金,金線一側(cè)襯白粉和加暈。用青、綠、紅三種底色襯托金色,看起來非常華貴。
和璽彩繪有金龍和璽、龍鳳和璽及龍草和璽之分。
金龍和璽的整組圖案以各種姿態(tài)的龍為主要內(nèi)容。枋心是二龍戲珠,找頭中青地畫升龍(龍頭向上),綠地畫降龍(頭向下)。盒子中畫坐龍。如果找頭較長,可畫雙龍。降龍之處,再襯以云氣、火焰等圖案,具有強烈的神威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