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之際,正是我省各地農村上演年戲的熱鬧時期。而贛劇發(fā)源地弋陽縣的朱坑鎮(zhèn)上童、西童, 清湖鄉(xiāng)羅家、漆工鎮(zhèn)陳家、圭峰鎮(zhèn)鄭家等鄉(xiāng)鎮(zhèn)十余個行政村的村民守著本村古戲臺卻犯起了愁。這些古戲臺基本上是清代遺存的古建筑,氣勢恢宏,雕刻精湛,歷經數百年滄桑,當前已出現檐枋、梁柱、藻井等構件霉爛、脫落等損壞現象,成了危房。為防止古戲臺坍塌,當地村民力所能及做了一些簡易的保護工作,期盼上級部門能下撥專項資金予以搶救。
近日,記者前往弋陽縣走訪上童、西童等古戲臺,切身感受到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及純樸的地方習俗風尚,并了解到當地政府及群眾迫切希望匯聚多方力量搶救古戲臺。
古戲臺不僅受歲月摧殘還被文物販子盯上
弋陽不僅是贛劇發(fā)源地之一,也是中國高腔戲曲鼻祖——弋陽腔的產生之地,自明代以來,涌現出了近百座建筑精湛典雅的戲臺。弋陽古戲臺歷史悠久,舊時不僅是梨園弟子獻藝場地,也是同族人供奉、祭奠祖先及私塾場所,其興衰歷程向來備受關注。
上童、西童均為朱坑鎮(zhèn)兩個以童姓為主的行政村,兩村相距雖不足2公里,卻各擁有一座清代遺存古戲臺。這2座古戲臺均為童氏祠堂中的組成部分,設有戲臺、天井、觀眾臺及宗族祭祀廳等功能區(qū),戲臺主體為木質架構,梁、枋與臺柱直接連接,靠榫眼結合而成,未啟用一顆金屬鉚釘,梁柱、拱枋、脊檐、礎頂等構件的雕刻、裝飾都十分考究。據了解,省內外不少文物及建筑專家考察這2座古戲臺時,均由衷發(fā)出贊嘆,認為具有構建科學、設計復雜、構件精巧、操作細致等特點,建筑工藝堪稱一絕,值得重點保護。
這2座古戲臺歷經300余年滄桑,缺乏專業(yè)性維修,有不少雕刻精美的建筑構件已出現霉爛、脫落等損壞現象,當前雖被列為危房,但主體基本保存完好。令人痛心的是,西童古戲臺有8根木雕精美絕倫的額枋已慘遭洗劫,柱子上還留有新鮮鋸印。西童村支書童福通告訴記者,這是2個月前發(fā)生的盜劫現象,村委會已經報警,初步推斷系民間文物販子所為。當前村委會已指定一名村民看管古戲臺,防止文物販子再伸“黑手”。為防古戲臺倒塌,數年前全村人就已湊錢,對其進行加固處理。
上童村支書童文英則向記者表示,該村古戲臺保存較為完好,得益于6年前該村一名礦老板童金清一次性資助5萬元進行主體維修,之后幾年中,他和其他村干部又自掏腰包湊了數千元,每年檢查戲臺屋頂,避免戲臺因漏水而加重損壞。而那些工藝復雜的構件維修,需具備“修舊如舊”的技藝及專業(yè)知識,村民不敢輕舉妄動,期盼文化部門統(tǒng)一組織專業(yè)人員進行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