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人定鼎中原后仍然強調騎馬射箭,這是“祖宗”根本,文官大多坐轎,武官則騎馬。圖為1869年,下鄉(xiāng)巡視的清代官員。
武職官員要帶兵打仗,因此不得乘轎,原本也是中國王朝的一個傳統,如《萬歷野獲編 勛戚》卷五載:明代“武臣貴至上公,無得乘轎。即上馬,不許用橙杌!鼻逋⒁则T射取天下,對此項制度的繼承是順理成章的事。順治入關后,從王公貴族、八旗官員到漢族官員,騎馬者多,乘轎者少,所以對于官員坐轎之事,并未給予特別的關注。清初王士禛《池北偶談 談故》卷三說:“本朝順治初,漢人京官亦多乘馬。予壬辰計偕入京師,見高郵王文通公,每入朝皆乘馬。”晚清人福格《聽雨叢談》卷三也有類似說法:“本朝初年,漢人官京朝者,亦多乘馬!表樦嗡哪昙熬拍辏逋纱晤C布關于“諸王福金公主格格儀仗服色”、“諸王以下文武官民輿馬服飾制”,在提到乘轎與騎馬一事時,雖然規(guī)定了不同等級的官員乘坐轎子的大小等規(guī)制,但仍有“若不乘轎,愿騎馬者,各從其便”的說法(《清世祖實錄》卷64)。當然,出于禮法的需要,清廷對轎子,已經有較多的關注了。如順治四年五月,有官員就平西王吳三桂等各路王爵乘轎一事請示,朝廷上諭回復說:“平西、恭順、智順、懷順各王,在鎮(zhèn)守的地方可以乘轎,到京師則須騎馬。”(《清世祖實錄》卷32)大體上,順治時期,一則不論滿洲王公還是八旗將領、官員,一般均有騎馬的習慣,漢族文臣也多騎馬,所以雖然定了乘轎的規(guī)矩,但并未引起高度重視,只是從禮儀上規(guī)定如祭天等儀式時,一定要按規(guī)矩辦理。
康熙以降,社會逐步走向安定,經濟漸趨繁榮,史有“康乾盛世”之稱。但承平日久,官員中享樂之風漸盛。不僅王公貴族,而且旗籍官員(清代八旗包括滿、蒙及漢軍八旗,戶口與漢族等分開管理,故出身旗下的官員稱為旗籍官員)、漢族中的武職將帥多有棄馬乘轎者。此種貪圖安逸的現象康熙時即已引起當朝注意,雍正、乾隆時期,出臺并逐步完善了一套旗員與武職官員不準乘坐轎子的規(guī)制。
康熙二十七年,下令將坐轎開赴作戰(zhàn)前線的武職官員免職:“彝陵總兵官嚴弘,年紀衰邁。聞武昌兵丁鼓噪時,乘轎而往。著原品休致。其員缺、以辰州副將郭忠孝升補!保ā肚迨プ鎸嶄洝肪137)雍正四年九月,正式出臺了武職官員不準坐轎的規(guī)定:“武弁有整飭營伍操演兵丁之責,理宜服習騎射為士卒先。近聞副參游守等官,竟有坐轎并不乘馬者,習贍養(yǎng)惰,莫此為甚,且身為武臣而以乘馬為勞,與職守大相違背,何以訓練兵丁。嗣后副參游守等官概不許坐轎,以長怠惰之習。倘有不遵,該督撫提鎮(zhèn)即行指名題參!保ā妒雷趹椈实凵现I內閣》卷48)雍正六年出臺規(guī)定:凡副將及其以下參將、游擊、都司、守備等官,如不乘馬,“擅自違制乘轎者,革職。”(見《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118,《兵部職方清吏司》)當然,雍正時期的這一規(guī)定,主要還是針對副將及其以下官員,而且也沒有對旗籍官員乘轎一事作出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