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一些珍貴文物因為自然或人為原因漸漸失去最初風采;謴臀羧展饷,自然要依賴于先進的修復技術;蛟S,在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暫時還未能掌握先進的修復技術;或許,因為投入問題,人們暫時無法對所有文物實行修復,但這絕不能成為隨心所欲修復文物的理由。須謹記,當人類沒有完善的技術和能力保護文物時,絕不能以看似保護、實則破壞的方法進行修復。
想起寧波古剎保國寺的保護工作。保國寺,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于歷經千年的滄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殘損。在所有維護工作中,有些效果比較好,有些效果并不如專家們所預期。運用科技保護文物的理念,使文物保護監(jiān)測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從2007年4月起,保國寺古建筑博物館安裝了數(shù)據庫服務器、數(shù)據處理工作站、數(shù)據查詢與展示觸摸屏及配套的不間斷電源、照明和視頻播放設備等。這套系統(tǒng)能夠采集到豐富的文物建筑信息,包括溫度、濕度、風速、地基沉降與位移、振動以及木材種類、霉變、蟲蛀、糟朽等情況,采集結構靜力,進行建模、計算等。通過長期觀測,雖不能直接解決問題,但這份精確“病歷”為今后全面研究、科學決策、謹慎處理文物建筑,全力提高保護修繕的預見性,降低破壞文物原狀所攜帶歷史信息的可能性,提供了現(xiàn)實基礎和有效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