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歷史文脈得以貫通
無錫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處,省級文保單位73處,市級文保單位272處。除去位于江陰、宜興的,無錫市區(qū)的文保單位中,一大半都在原崇安區(qū)、南長區(qū)、北塘區(qū),而無錫惠山、清名橋、小婁巷、榮巷、蕩口五大歷史文化街區(qū),有三個街區(qū)都在這三個區(qū)內。無錫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夏剛草解釋,名城的重點指的就是無錫古城內外及近郊一帶,換句話說,無錫厚重的文化遺產家底主要集中在無錫古城區(qū),而恰巧這三個區(qū)就處在這個地理范圍內。原先,三個區(qū)在文物保護、研究方面的力度并不均衡,有的做得多,有的做得少,應有的主角沒有唱好。梁溪區(qū)設立后,不再是各管各的,各自為政,古城的歷史文脈得以貫通、活動,對于加強古城內外文化遺產的保護大有好處。
三區(qū)合并后,人力、物力都將進行整合,古城歷史文化保護與研究的專業(yè)力量也將相對集中,有利于避免有問題互相推脫的“踢皮球”現象!巴瑫r,也可能會避免一些古城研究、建設中出現的差錯!毕膭偛菅a充,南長區(qū)曾提出要打造“運河古城”,“那你把崇安區(qū)放哪里?嚴格來講,運河古城是以崇安區(qū)為主,南長區(qū)的范圍不是古城,它在南城門外,因此,這一提法不確切”,夏剛草直言不諱地指出,有些人認為南長區(qū)有古運河上最精彩的一段,有古街沒錯,“但不是古城,古城一定要有歷史遺跡,你的遺跡在哪里?無錫運河古城只有一個,就是無錫城!
古運河文保利用合則興
2014年,中國大運河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運河無錫段自北向南從洛社五牧入境,至蘇州望亭出境,無錫境內全長40.8公里。其中,無錫城區(qū)段作為中國大運河南方城區(qū)段運河的典型段落,北起黃埠墩,自江尖分流:西南支經西門橋、西水墩、跨塘橋,到南邊的下甸橋;東北支經蓮蓉橋,出羊腰灣,至跨塘橋與西南支合流,全長約14公里。運河城區(qū)段抱城而過,形成無錫“環(huán)城水道龜背城”的城市格局!盁o錫城里這14公里的一段和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qū)這一點,被列入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點段。這一段主要貫穿原崇安、南長、北塘三個區(qū),而這最精彩的一點也在于此!毕膭偛萏貏e提到,運河無錫段不光是清名橋一點精彩,北塘大街一帶若能適當恢復原貌,定會為無錫段添彩,而三區(qū)合并或將為恢復該地歷史遺跡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