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批輾轉民間近半世紀的“府學孔廟”重要文物正式回歸,回歸文物是曾經建于溫州市區(qū)府學巷的孔廟大殿內的三對石柱和五個石礎。
“五個石礎都非常精美,保存完好。三對石柱大部分保存完好,部分斷裂,但可以修復!弊蛱欤沂形谋2块T相關負責人在檢查過這些文物后對記者表示:“府學孔廟”是溫州古城的文脈所在地,孔廟重要文物的回歸,增加了溫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厚度。目前,這批文物已被運至溫州博物館存放,待溫州博物館歷史展廳今年年底裝修完工后,它們將與孔廟復原模型、府志上的學宮圖、府學巷工地發(fā)掘出來的殘件等一起,放置在展廳獨立區(qū)域展出,“全民共享才是文物的價值最大化!
此次回歸的這批“府學孔廟”文物,其收藏和回歸之路頗多周折。據知情人士章禾向本報透露,上世紀70年代,它們由我市一位何姓民間藏家在孔廟大殿(老溫州市工人文化宮展覽大廳)拆建過程中不惜代價予以保護收藏。201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市城市建設檔案館工作人員得到了藏家所藏文物的照片,文保工作者根據照片上石礎石柱的花紋、文字,斷定它們是孔廟文物無疑,并進行了幾年的探訪、尋找。前不久,本報也專門刊登報道,發(fā)布文保部門向社會各界公開征集“府學孔廟”相關文物線索的信息。知情人士看到報道后,與文物當前藏家溝通,配合文保部門將藏品捐出。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了這些藏品。只見石礎上刻有盤龍、白鹿、祥云、虎爪等鏤空圖案,刀法嫻熟,線條清晰。三對石柱中,有一對是雕有龍紋的龍柱,其余兩對石柱上均刻有文字。其中一根石柱上刻的字為:“靈昭九斗奠金湯”,總括出了溫州古城的地理文化,基本符合《溫州弘治府志》里對孔廟建筑的記錄。市文保所相關負責人在看過這些藏品后認為,龍柱上雕刻的盤龍氣派宏偉,線條流暢,估計是孔廟正殿前檐下的石雕龍柱,“因為一般地方也不好用龍紋!
目前,市文保所還在繼續(xù)面向社會征集“府學孔廟”相關文物線索,希望類似此次回歸的文物都能夠得到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文保部門也將根據線索與藏家洽談接收文物事宜。文物征集熱線:0577-8889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