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dāng)前的位置:首頁(yè) > 古建筑文化 > 古建筑常識(shí)
中國(guó)古代建筑中最具特色的硬山頂
來源:永樂古建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5-8-20 閱讀:
屋面僅有前后兩坡組成,左右兩側(cè)用山墻封死,正脊、檁木等均不挑出的屋頂形式稱作“硬山頂”。在常用的屋頂形式中排在屋殿、歇山、懸山之后,屬于地位最低的屋頂形式。因此,常用在各類次要或附屬建筑物上,也大量用于普通民居中。
硬山建筑也有大式和小式之分。最常見的為小式硬山頂建筑。如:常用于民居中正房或過廳的七檁前后廊式硬山建筑;常用于民居中廂房或配房的六檁前出廊式硬山建筑;常用于民居中廂房、倒座或后罩房的五檁無廊式硬山建筑等(4-9)。大式硬山建筑常用作宮殿、苑囿、陵寢、寺廟等建筑群中的附屬建筑或配房、大多不用斗拱。若使用斗拱,也只做簡(jiǎn)單的一斗三升成一斗二升交麻葉等不出踩的斗拱。
硬山建筑的正身梁架為普通的抬梁式構(gòu)架。硬山建筑中有特色的構(gòu)架為貼山墻處的“排山梁架”。排山梁架中常使用山柱(4-10)。山柱立于臺(tái)基之上,柱頂承托脊檁。山柱將排山梁架分為左右梁部分,使各梁架分別變?yōu)橛缮现料碌膯尾搅、雙步梁等(4-11)。排山梁架全部包在山墻內(nèi),室外看不到。但室內(nèi)常將山墻與柱相交處做“八字門”露出柱體。
大式硬山建筑常用園椽,而小式硬山建筑有使用方椽者。普通民居常常只用檐椽,不用飛椽,稱為“老檐出”做法。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