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中國古建筑第一語言——斗拱
來源:和訊網(wǎng)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5-7-16 閱讀:
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裝飾與結構部分,無論從藝術或技術的角度來看,它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華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氣質(zhì)。
斗拱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是中國傳統(tǒng)木結構建筑形制流變的重要標志。斗拱位于屋檐之下,梁柱之間,起著承上啟下、傳遞荷載的作用——由屋面和上層構架傳下來的荷載,通過斗拱傳給柱子,再由柱傳到基礎;同時,斗拱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層的檐桁挑出一定距離,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遠,造型更加優(yōu)美壯觀。
斗,即承托拱、昂的方形木塊;拱則是駕于斗上的弓形橫木。一組斗拱(宋代稱“朵”,清代稱“攢”)由若干個斗和拱組成,可置于柱頭之上,也可置于兩柱之間的闌額上或角柱上,分別稱為柱頭鋪作、補間鋪作或轉(zhuǎn)角鋪作(“鋪作”即斗拱的總稱)。
從結構上,最重要的是櫨斗(即斗拱底部、柱頭之上的那塊大方木)和華拱,后者是從櫨斗上挑出的、與建筑物正面成直角的拱。華拱可以上下重疊使用,層層向外或向內(nèi)挑出,稱為“出跳”。一組斗拱可含一至五跳。橫向的拱與華拱在櫨斗上相交叉,與墻面平行。每一跳有一至二層橫向拱的,稱為“計心”,沒有橫向拱的出跳,稱為“偷心”。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