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筑中的硬山頂、懸山頂和廡殿頂式建筑,都有五條脊,其上置放瓦質(zhì)或陶質(zhì)的獸形裝飾,叫脊獸。鎮(zhèn)脊神獸起吉祥、裝飾和保護建筑的三重功能,古建筑為木結(jié)構(gòu),以獸鎮(zhèn)脊,避火消災。于兩坡瓦垅交匯點,以吞獸嚴密封固,防止雨水滲漏。常見的有四個小跑(小獸)類型按瓦的形式定,古建瓦分為琉璃瓦和黑活瓦(磚雕瓦)兩種:琉璃瓦上的第一個是仙人,后面依次是龍、鳳、獅子;黑活瓦從前往后依次是仙人、獅子、天馬、海馬。
仙人算人的一類,獸有三個,四條垂脊上都有,就是12個,但一般硬山頂建筑可以只有前面的兩條垂脊有獸,后面的沒有,所以就是六個獸。
這就是五脊六獸的來歷。
瑞獸與等級
唐宋時,還只有一枚獸頭,以后逐漸增加了數(shù)目不等的蹲獸,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見的“仙人騎鳳”領(lǐng)頭的小動物隊列形態(tài)。這些小動物一般叫做屋脊走獸、檐角走獸、仙人走獸、垂脊吻等,古建行內(nèi)部也稱為小跑或“走投無路”。它們已經(jīng)“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會掉下去,真的是走投無路的。
這些小獸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處,象征著消災滅禍,逢兇化吉,還含有剪除邪惡、主持公道之意。
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在小仙人之后的神獸,根據(jù)建筑規(guī)模和等級不同數(shù)目有所不同,多為一、三、五、七、九等單數(shù),數(shù)目越多,表示級別越高。
以故宮來說,太和殿用了十個,天下無二;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乾清宮,地位僅次于太和殿,用九個;中和殿是用七個;坤寧宮原是皇后的寢宮,用七個;妃嬪居住的東西六宮,用五個;某些配殿,用三個甚至一個。
太和殿,用十個走獸。
天安門城樓九個走獸
太廟祧廟 9個3個和1個
廣濟寺大雄殿7個走獸
地壇內(nèi)建筑檐角5個角獸
故宮內(nèi)建筑3個走獸
太廟燎爐1個走獸
孔廟燎爐僅有騎鳳仙人
《大清會典》上提到這些琉璃釉面小獸的排列順序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斗牛、行什。其中天馬與海馬、狻猊與押魚之位可置換。如若數(shù)目達不到9個時,則依先后順序,小獸的遞減是從后面的行什開始的。
太和殿為等級最高的古建筑,其順序為:“一龍二鳳三獅子,海馬天馬六狎魚,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個猴”,象征著皇權(quán)的至高無上。
瑞獸的意義和傳說
仙人騎鳳
傳說:齊國國君齊閔王,一次作戰(zhàn)中失敗,來到一條大河岸邊,走投無路,后邊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鳥飛到眼前,齊王急忙騎上大鳥,渡過大河,逢兇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騎鳳飛行,逢兇化吉,會帶來絕處逢生的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