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古寺廟體現(xiàn)古代建筑造型之美
來源:古典園林建筑網(wǎng) 作者: 更新于:2015-3-26 閱讀:
涿鹿的黃帝祠、陽原的鷲峰寺、宣化的時恩寺、橋西的云泉寺,當我們欣賞著這些寺廟時,不無感嘆古建筑的優(yōu)美獨特,有人說,寺廟是中國古代建筑的博物館,在張家口就能得到印證。
寺廟建筑是我國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匯集了思想、文化和時事等元素,融合了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美學(xué)特征,寺廟建筑分布廣泛,樣式各異,洋溢著深邃的文化意蘊,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征,為世界建筑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寺廟建筑起源于古印度,從北魏時期開始在我國出現(xiàn),到了唐宋時期到達了頂峰,而往后的明清時期則有著大量的修建。張家口因五千年歷史從未間斷,也代表著我國寺廟建筑的連貫性。有資料顯示:張家口有遺跡可尋的古寺廟類建筑,始建于人類文明之初。尚存的或保存基本完好的,有建于北魏、唐代以前的,多數(shù)古寺廟屬于明清以后的建筑。
東漢班固所撰《漢書》,在《律歷志》及《刑法志》里都記有黃帝阪泉之戰(zhàn)與涿鹿之戰(zhàn)。東漢末學(xué)者文穎,在《漢書·刑法志》涿鹿之野句下注:“在涿鹿在上谷,今見(現(xiàn))有阪泉地、黃帝祠”。文穎的這個注解很有價值,明確地指出當時的上谷郡涿鹿縣內(nèi),確有阪泉地與黃帝祠。這說明,早在漢代或漢代以前,在涿鹿已經(jīng)建有黃帝祠,并有了行祭祀的儀式。傳說與黃帝城同建于黃帝時代。黃帝祠是我國歷代帝王將相祭祀懷古的殿堂。秦始皇、東晉司馬德宗、清乾隆等,都曾不遠千里,風(fēng)塵仆仆,前往拜謁。著名的南宋愛國將領(lǐng)文天祥曾揮筆寫道:“我瞻涿鹿郡,古來戰(zhàn)蚩尤。黃帝立此極,玉帛朝諸侯!
我國的寺院建筑樣式與宮殿類似,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為山門,山門內(nèi)左右分別為鐘樓、鼓樓,正面是天王殿,殿內(nèi)有四大金剛塑像,后面依次為大雄寶殿和藏經(jīng)樓,僧房、齋堂等分列正中路左右兩側(cè)。大雄寶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龐大的建筑。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廟內(nèi)大都另辟塔院。寺廟不論規(guī)模地點,其建筑布局基本都是沿著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jīng)樓對稱組織空間,建筑的起承轉(zhuǎn)合宛若一曲前呼后應(yīng)、氣韻生動的樂章。
清涼寺,位于涿鹿縣城西北五公里處,它的古剎廟宇樓塔被黃羊山群峰環(huán)抱。據(jù)歷史記載,清涼寺始建于距今二千多年的西漢,擴建于唐朝,明末清初達到鼎盛階段,明朝成化年間,弘賜令大興土木,建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藏經(jīng)殿”,鐘樓、鼓樓等,諸殿皆為琉璃瓦頂,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由于清涼寺歷史悠久,且建筑宏偉,風(fēng)景優(yōu)美,氣候宜人。康熙、乾隆、咸豐等歷代皇帝都來該寺敬香拜佛。也吸引了許多歷代文人墨客光臨寺院,留下真跡碑文和詩詞60多篇。全寺占地33萬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個院,建筑規(guī)模宏大,歷千年而不衰。
12
上篇:
下篇: